【老屋翻新】成功路-—-日式無印風-光與家的溫柔對話
【老屋翻新 私宅】成功路—日式無印風
空間類型|私宅翻修|高雄狹長型透天 1~5 樓
設計理念|日式無印風 × 光影穿透 × 溫柔重構
作品集:成功透天宅:日式無印風
案件介紹
本案為典型狹長型台灣老透天,原有樓梯置中、光線阻斷,導致室內中段光源昏暗,空間連結斷裂。設計以垂直動線與光的重組為核心,樓梯配置,縱向天井,自然光得以穿透建築縱深,由上而下貫穿各樓層,優化傳統透天的侷限性。
不同一般的樓層安排,同步整合無障礙規劃於其中,作為建築垂直動線的第二主軸,重構每層空間的使用節奏,提升垂直移動的流暢性與空間彈性,回應當代多元居住需求。
設計以「留白」為空間語言,選用純白立面搭配淺色木質肌理,自然光影的變化,使空間在每日不同時刻呈現出溫潤而安靜的層次感。透過極簡元素與材質克制,賦予空間高容錯與長期使用的耐看性。
原本斑駁老舊的街邊建築
經過翻新設計後以白色仿石漆為基底,利用交錯不一的建築開口疊加金屬隔柵造型做層次,型塑出簡約俐落的幾何美感,讓其成為街邊的一道亮點。
Before
After
打破舊有建築格局的限制

Before

After
利用透光材質做室內隔間
使用霧面玻璃、玻璃磚、壓克力板、聚碳酸酯板,甚至是雕花屏風或格柵等具備穿透性的材質,有效地引導光線,使原本昏暗的中央地帶也能被自然光照亮,改善老屋採光問題,同時提高居住舒適度。

Before

After
中段樓梯是家庭的紐帶
以非完全隔絕、霧面透光的材質做隔間,既能保有私人領域的私密性,亦能維持家庭成員日常生活的互動性,在嶄新的空間中,重新描繪家的生活節奏。

Before

After
格局排法賦予空間機能動線
在本次老屋翻新中,我們深知現代家庭需求多元,因此特別著重於格局排法的巧思。透過精心規劃的串聯式格局,我們賦予了空間連動的機能動線,讓每一層樓都能滿足不同型態家庭的需求,不再局限於單一活動性,而是保有多樣且彈性的使用型態。

Before

After
中段天井導入自然光
在這個老透天翻新案例中,我們最引以為傲的設計巧思,就是將建築中段的天井與樓梯巧妙結合。這不僅僅是動線的配置,更是一場光線的魔法,徹底扭轉了狹長型透天固有的採光劣勢,我們將 建築中段處天井與樓梯的結合,讓自然光垂直導入室內,使陽光流動於前後每一處房間,告別昏暗的空間格局。

Before

After
格柵裝飾:光線的藝術家,繪製室內光影盛宴
我們對光線導入的開口設計進行了巧思,特別運用了 格柵裝飾。這不僅僅是為了安全或隱私,更重要的是,它讓光線在室內空間中不再是單純的照明機能,而是躍升為「繪製室內亮景的角色」,為居家環境創造出千變萬化的光影變化。透過 格柵裝飾的巧妙運用,我們讓自然光不再只是被動地進入室內,而是主動參與空間的塑造,為這棟鳳山老屋創造出既實用又充滿藝術感的光影交織居住體驗。



捕捉並轉化自然光:
傳統建築可能僅追求最大化的採光量,但我們透過 FRP格柵,將自然光提升到藝術層次:
光線過濾與軟化: 格柵作為一道精巧的濾網,能有效柔化直射的強光,避免刺眼,讓室內光線更均勻、舒適。對於台灣強烈的日照來說,這是一個極其實用的設計。
動態光影變化:隨著高雄每日太陽的東升西落,以及季節的流轉,格柵的線條會在牆面、地板上投射出不斷變化的幾何圖案。
這些富有生命力的光影變化,為靜態的室內空間注入了動態的美感,讓家如同畫布,隨時間展現不同的「光之藝術」。

設計師的話:
每一棟老屋,都藏著時間的痕跡與家的故事。
這次的翻修,不只是形式上的更新,更是透過光、動線與生活節奏的重新構築,賦予空間嶄新的呼吸方式。
ADC 室內設計相信,家的樣貌,應該隨著生活進化。
我們以人為本的思維與日常感的設計語言,陪您找回空間的本質,也重新定義「住」的可能性。




